栏目列表
 
 
科普知识
宣传推广
技能培训
 
 
 
最新资讯
 
 
2023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
2023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
2023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
2023年度生态环境专业初
2023年度生态环境专业初
转发:东莞市工程系列生
转发:东莞市工程系列生
转发:关于公开征求《东
职称评审和考核认定缴费
2022年东莞市生态环境专
2022年东莞市生态环境专
关于发展东莞市环境科学
2022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
2022年度东莞市生态环境
 
 
科普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园地 >
 

让孩子远离大“铅”世界(2)

时间:2014-07-04 17:24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未知 点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通过乳汁输送给婴儿,因此,怀孕前、怀孕时以及哺乳期接触铅的妇女,可造成胎儿及婴儿铅中毒。”颜崇淮说,“此时,新生儿对铅的抵抗力最差,最容易受到铅的毒害。”
  由于胎儿和儿童处于特殊的生理发育期,机体对铅的吸收率高而排泄能力弱,骨骼中蓄积的铅向血液和软组织的流动性大,而且儿童经口和呼吸道摄入铅尘的机会较多,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对铅的毒性作用易感性强,因而更容易发生铅中毒。在同一环境同一接触水平下,铅对胎儿和儿童的毒性作用较成人更明显。
  颜崇淮告诉记者,一系列最新研究表明,即使血铅水平在50微克/升左右水平,对于儿童的智商仍有明显影响,会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异常等问题。有人曾对美国全国2500万名儿童进行影响智力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分析,发现早产是影响智商最主要的外界因素,占到1/4强;第二个因素就是铅,第三个是农药污染;排在第四位的是铁,缺铁可导致智商损害。
  让孩子远离铅危害,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注三: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如何?
  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根据正在开展的一项全国摸底调查初步结果,9000名被测试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28微克/升
  研究显示,过去20年当中,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个地区之间依然有较大差异,这主要跟工业发展及当地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北京儿童血铅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超标比例60%,到2010年已降至1.38%;上海在这个时期超标比例也从40%降到1%,最近两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目前,颜崇淮教授正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对全国0~6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研究从全国抽样,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选取5个省,每个省选取6个区县作为调查点,其中大城市选取两个区,中小城市选取两个区,农村选两个县,每个点400个左右的孩子,全国90个点共3.6万名儿童。
  据介绍,目前现场调查工作基本结束,已经初步测出9000例儿童血铅水平。初步测试结果显示,所测试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28微克/升,其中超过50微克/升的人数占3.9%,超过100微克/升的只占0.1%。
  “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总体比较乐观,我们这次做的是整群抽样,是非常严格的抽样调查,其结果更能反映我国儿童血铅的真实情况。”
  但同时颜崇淮也表示,由于儿童血铅超标存在明显地区性分布特点,以点源性污染为特征,也就是说在一些存在铅污染的涉铅企业周边及具有不良生活习俗的地区,往往儿童血铅水平都较高,对当地儿童健康影响较大,应给予足够重视。
  对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下降的原因,颜崇淮解释说,主要是由于停止使用含铅汽油,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到2000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完全停止使用含铅汽油;并且关停并转了一些铅污染严重的企业,加上清洁能源的普及,以及涉铅工业的分散转移。此外,我国做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老百姓防铅知识得到了普及,行为纠正等方面做得比较好,这都是儿童血铅水平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
  但他也强调,我国现在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铅酸蓄电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无法替代,并且需求量很大;工业性铅污染向农村及西部地区转移;传统的不良生活习俗根深蒂固;许多涉铅工业规模小,以家庭作坊为主,因此在一些局部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还非常严重。以涉铅企业为中心的点源铅污染为特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国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注四:儿童血铅标准怎样划分?
  我国规定,儿童血铅低于100微克/升,是可以接受水平,达到450微克/升以上时,为重度铅中毒
  颜崇淮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医学界普遍认为血铅浓度达到600微克/升以上,孩子出现贫血、腹绞痛、惊厥等症状,才像成人一样可被诊断为铅中毒。上世纪80年代的研究表明,血铅在100微克/升左右时,虽然不至于产生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可能会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和听力产生一定损害。因此,美国疾控中心于1991年将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修订为大于等于100微克/升。

(责任编辑:hbxh)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东莞环境科学学会 学会地址:东莞市南城体育路15号8楼
联系电话:(0769)23391626 传真:(0769)23391669 E-mail:zsess@126.com
粤ICP备0903729*号 网站建设:东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