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规定,单台炉50吨/日以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焚烧炉二恶英类测定均值执行1.0ngTEQ/m3;规模50吨/日~100吨/日的焚烧炉二恶英类测定均值执行0.5ngTEQ/m3;规模大于等于100吨/日的焚烧炉执行0.1ngTEQ/m3。 对此,王琪表示:“相比于生活垃圾焚烧炉,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焚烧炉炉型规模很小,焚烧过程很难达到稳定燃烧,二恶英类排放水平很难达到0.1ngTEQ/m3的排放水平。” 与日本分级控制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新标准更为严格。比如日本的相应标准规定,规模2吨/小时~4吨/小时的炉型执行1ngTEQ/m3的要求;规模小于2吨/小时的炉型执行5.0ngTEQ/m3的要求。 虽然在征求意见时,有人提出应设置更严格的二恶英排放浓度限值,但实际上,这已经是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污染控制要求。王琪表示:“除了氯化氢、重金属中‘镉+铊,铅及其他’之外,其他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已经与欧盟相当。” 同时,二恶英类物质在常温下多以固体形态存在,因此烟气中二恶英类物质多附着在颗粒物质上,除尘效率的提高也就意味着二恶英类物质去除率的提高。因此,新标准要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除尘设施必须采用除尘效率最高的布袋除尘技术。 “新标准大幅提高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限值,同时也是提高了二恶英类物质、重金属物质的排放控制要求。”王琪表示,目前世界各国均采用这一水平的排放限值配置。 从末端控制转向过程控制 通过控制一氧化碳浓度,控制二恶英类物质生成条件;采用“小时均值”和“日均值”相结合的污染控制限值,尚属首次 “从末端控制转向过程控制,是新标准的一大特色。”王琪认为。 早在2010年,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明辉就已经指出,烟气中痕量的二恶英类尚不能做到实时在线监测,但可以通过一些在线监测的数据推测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情况。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和烟尘含量与燃烧效率和除尘效率密切相关,这也是影响二恶英含量的重要因素。
此次修订的新标准将一氧化碳浓度作为过程控制指标,正是为了通过控制一氧化碳浓度,控制二恶英类物质生成条件,从而控制二恶英大量产生。
|